
选择合适的延时型
时间继电器需要考虑多个因素,包括延时方式、延时准确度、电源参数变化、环境温度变化以及操作频率等。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建议:
1. 延时方式: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延时方式,包括通电延时型和断电延时型。通电延时型在获得输入信号后立即开始延时,待延时完毕,其执行部分才输出信号以操纵控制电路;断电延时型恰恰相反,当获得输入信号后,执行部分立即有输出信号,而在输入信号消失后,继电器却需要经过一定的延时,才能恢复到动作前的状态。
2. 延时准确度:如果对延时准确度要求不高,可以选择价格较低的电磁阻尼式(电磁式)或空气阻尼式(气囊式)时间继电器;若对延时准确度要求较高,则宜采用电动机式或电子式时间继电器。
3. 电源参数变化:注意电源电压波动对继电器的影响。在电源电压波动大的场合,采用空气阻尼式或电动机式比采用晶体管式好。同时,也应注意电频率波动对继电器的影响,不宜采用电动机式时间继电器。
4. 环境温度变化:注意环境温度变化对继电器的影响。通常在环境温度变化较大处,不宜采用空气阻尼式和晶体管式时间继电器。
5. 操作频率:注意操作频率对继电器的影响。因为操作频率过高不仅会影响电气寿命,还可能导致延时误动作。
除了以上因素外,还需要考虑继电器的触点形式、触点容量、安装方式、体积大小等。在选用时,可以先根据控制要求选择适当的延时方式和触点形式,然后根据电源参数、环境温度和操作频率等条件确定具体的型号和规格。
后,建议在选择延时型时间继电器时,应优先考虑大品牌、质量可靠、性能稳定的产品,以保证控制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。